減速機殼體澆注的結構設計
1)考慮凝固順序設計減速機件壁厚
按結構要求,有的鑄件不能保持壁厚均勻,這時可以將鑄件設計成自上而下逐漸增厚或上厚下薄的結構,使鑄件有較高的質量。
2)內壁厚應小于外厚壁
形狀較復雜或尺寸較大的鑄件,內部壁厚應小于外壁厚,因內壁散熱條件較差,所以冷卻速度比外壁慢,且當外壁慢,且當外壁冷卻后,內壁不能自由收縮,容易產生內應力或裂紋。
3)齒輪減速機件壁厚逐漸過渡
鑄件兩相鄰的部位壁厚應是平穩而圓滑的過渡,要使厚壁的截面逐漸過渡到薄壁的截面,不應有壁厚突變或尖角。
4)兩壁相交時夾角不宜太小
鑄件的相鄰兩壁相交時,特別是小于75°的斜向連接,單純以圓角作為過渡不能滿足工藝要求,應有一過渡部分。
5)鑄件壁厚力求均勻
均勻的壁厚可以提高鑄件的中斷面厚度大的部分,避免金屬聚集以致產生縮孔或縮松。
6)用加強肋使壁厚均勻
用肋板代替厚壁,可以壁厚原來的剛度,又使得壁厚均勻,結構合理,減輕質量。
7)大型鑄件外表面不應有小的凸出部分
大型鑄件外表面上,不應有薄壁邊槽,此部位冷卻塊,容易造成內應力,而且在清理時容易損傷。
8)化大為小,化繁為簡
對大型鑄件,在不影響強度和剛度額情況下,可以分為幾塊鑄造、加工、再裝配起來、以便鑄造、加工和運輸。如16m立式車床的工作臺就是分成兩半制造的。
9)避免較大又薄的水平面
薄壁零件,尤其是面積較大的薄壁,不應是面積較大的薄壁,不應設計成水平的平面結構。水平平面澆鑄時,由于鐵液漫流容易造成冷隔或形成氣孔,渣眼或夾砂,改為有斜坡的平面,有利于排除液態金屬中的雜質和由于鐵液漫流造成的冷隔等缺陷。
10)減速機箱體鑄鋼件結構形狀不宜復雜
鑄鋼件在澆注時流動性差,體積收縮大,對缺口敏感,因此結構形狀應力求簡單。
11)鑄鋼件形狀應有利于順序凝固
對鑄造合金鋼等收縮較大的鑄件,如果設計成各個部分壁厚相同,則由于冷卻速度相同,則其一下部分超出冒口的作用而產生縮松。
壁厚向上逐漸增加,有利于凝固和補縮,提高了鑄件的質量。
12)鑄件壁厚不可小于 小壁厚
鑄件壁厚太薄則鐵液流動不暢而容易冷卻,會產生澆注不到,冷隔等缺陷。 小壁厚值可以參考相關資料。
13)鑄件壁厚不宜大于臨界壁厚
超過臨界壁厚的鑄件部分晶粒粗大,常出現縮孔,縮松,偏析等缺陷。砂型鑄造臨界壁厚值可以參考相關資料。臨界壁厚可以按照 小壁厚的2-3倍估算。